長沙國資集團:爭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發布時間:
2023-08-04 11:26
來源: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從2016年成立至今,長沙市國有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沙國資集團”)以銳意進取的精神與敢于擔當的勇氣,砥礪奮進,勇毅前行,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七載櫛風沐雨,七載春華秋實。7年間,長沙國資集團守初心、擔使命,以資產歸集整合和運營管理為基礎,以項目投資建設為抓手,以高質量黨建賦能改革發展,加快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為省會長沙踐行八個“走在前、作示范”貢獻了源源不斷的國資力量。
截至目前,集團總資產已達144.01億元,為組建初期的1.41倍,2022年以財稅貢獻7.99億元,榮登“湖南省企業稅收貢獻百強”榜單,位列第34位;全面夯實“家底”、盤活“家業”,通過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平穩有序托管接收了22家市直單位移交的近30家企業,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達100.82%,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模式。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新時代新征程上,一家實力強勁、專業高效的國有資產經營集團,正從湘江之畔出發,向著星辰大海遠航!
黨的領導全面加強 強“根”鑄“魂”踔厲奮發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近年來,長沙國資集團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根”和“魂”,不斷夯實國有企業黨建基礎,充分發揮集團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持續突出政治導向,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制勝優勢,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能: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和“三重一大”前置把關,規范開展“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全員“政治三力”得到鞏固加強。
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不斷加強黨組織班子建設,分類施策完成“黨建入章”,推動38家基層黨組織按期換屆;充分發揮“黨員突擊隊”作用,實現支部“五化”建設全面達標。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總基調,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一體推進“三不腐”同向發力。建立健全紀檢監察聯席會議機制,共析共商共促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推動構建紀檢監督與巡察監督、審計監督及職能部門業務監督相互貫通融合的“大監督”工作格局。
深入實施“黨建聚合力”工程,全面促進黨建與群團工作、文明創建工作深度融合,累計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00余場,集團團委榮獲“長沙市五四紅旗團委”稱號,集團獲評2022年長沙市“文明標兵單位”。
實踐證明,國企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
2022年底,長沙國資集團成立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領導干部紛紛化身“宣講員”,走基層、進車間、到班組,與千余名職工暢談思想感悟、共繪發展藍圖,用“微宣講”匯聚“大能量”、激發“生產力”。2023年初,集團黨委與鄉村振興聯點幫扶的望城區橋驛鎮群力村開展黨建結對、支部共建,以幫帶促進、產業振興為目標,建立“聯農帶農、助農惠農”工作機制,多措并舉打通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上半年采購額突破70萬元……
黨旗紅則國企興,黨建強則國企強!長沙國資集團堅持“國有資本流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黨組織的作用就發揮到哪里”,推動黨建工作與經營發展深度融合,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更加堅強有力。
擔當在前使命在肩 全力化解民生“痛點”
歷史遺留問題是企業高質量發展路上的“攔路虎”,是可持續發展路上的“絆腳石”。作為市屬國企中的獨特一子,長沙國資集團自成立起就堅定與發展同向、與民生同行,用心用情用力持續辦好為民實事,努力把群眾的“需求清單”變為“滿意清單”,用民生工作“力度”增添群眾幸福“溫度”。
——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2022年,集團全力攻克下屬8家困難企業職工欠繳社保醫保歷史問題,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和上級部門全力支持下,經多方努力,實現融資及自籌2.15億元,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涉及1303名職工的“到齡無法退休”難題,堅決不讓“歷史欠賬”淪為“民生壞賬”;毫不動搖堅決貫徹“保經營主體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關鍵”精神,集團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為118戶承租人累計減免租金1453萬元,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企業個體紓困、為經營主體解難。
——讓“舊資源”煥發“新活力”。5月20日,長沙市首個老工業遺址有機更新試點項目“長沙·錦秀拾光”正式對外試運營,同步揭幕“錦秀拾光·0731”IP。這個近5萬平方米的舊工業建筑群搖身一變“城市潮地標”,成為帶動濱江新城消費升級的一張閃亮名片。該項目由長沙國資集團投資2億元,通過對長沙錦綸廠進行有機更新改造,助推解決、消化、處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探索國有困難企業解困發展新模式,將其打造成集文化創意、娛樂休閑、體育運動、親子教育、生活服務于一體的公園式智能化綠色街區。開園前3日,長沙·錦秀拾光客流量突破2.5萬人,預計未來將實現年消費總額1.7億元,帶動就業人口超1.2萬人。
——將“盤活難點”變為“服務亮點”。今年以來,集團成立“三資”盤活工作專班,對權屬范圍內所有難盤活、難管理、難變現、難增值的資產物業通盤摸底、專業研判、科學分類,建立起動態實時“一圖一庫”(區域分布圖、資產項目庫),結合棚改零星地塊歸集、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有機更新,補齊社區公共服務短板,聚焦市民日常生活需求,擬規劃建設包括托兒所、居家養老服務站、菜市場、社區食堂在內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打造規模約5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覆蓋全市的城市鄰里生活品牌“社區Mall”(社區鄰里中心),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成社區居民“幸福圈”,為長沙創建“綠色完整”居住社區貢獻力量。
隨著一連串“難點”變“亮點”,一個個堅實成果交相輝映,映照出國資集團在服務城市、服務民生的發展之路上的初心如炬、使命如磐。
轉型升級“向新而生” 筑牢科技自強根基
8月2日下午,長沙市召開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共長沙市委、長沙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奮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實施意見》《長沙市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兩份重磅文件,明確提出,到2030年初步建成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奮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以傳統租賃業見長的長沙國資集團,建筑智能化水平不高、基礎薄弱,應用場景不足,智能化系統集成與協作性差,要從“人造”到“智造”,如何破局突圍?
“智能建造是大勢所趨,非一時所需,更非一日之功。”長沙國資集團深諳,若要以集團之光為全市添彩,唯有大力發展科技創新。于是,集團立足經濟主戰場,面向產業發展最前沿,探索具有國資特色的智能建造發展模式。創新,或許早已成為流淌在長沙國資集團血液中的基因和方法論。
加速人才引進力度。2023年上半年,集團共引進博士1人,研究生8人,制訂“青苗、青才、青干”的人才培養計劃,分類分層開展培訓,積極營造良好的育留環境,吸引高校畢業生來集團發展。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集團牢牢把握長沙市打造智能建造試點城市機遇,與業內知名企業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展以“BIM+智慧工地”、智慧運維系統、智能建造、產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智能建造項目研發、設計、施工和運營,推動智能化建造普及發展。今年,集團擬投入3000萬元,圍繞核心技術攻關、產業生態培育、人才選育管用、制度體系支撐、試點示范工程等方面,高標準推進智能建造發展和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
加快推進創新園區建設。擬利用位于市區內的成片國有用地,加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開發建設創新園區,引進一批數字科技的頭部企業,為科研資源共享創造良好外部條件。同時,在“綠色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數字資產歸集、檔案數據化方面,集團計劃與國內先進企業合作,推動更多科創成果轉化落地、普惠民生、促進發展,全方位貢獻國企力量。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在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進程中,集團子公司湖南教建集團兩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通過省級認定,31種實用新型,5件發明專利,8項施工工法,5項QC成果和1個地方標準、1個團體標準……一項項硬核“出圈”的科技成果,一件件接連獲批的專利與行業標準,勾勒出長沙國資集團加速推進創新引領、科技賦能的堅實足跡,折射出集團助力長沙加快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澎湃動能。
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在歷史的浪潮中奮楫中流,長沙國資集團使命在肩,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贏得更大勝利和榮光。
改革處遺“瘦身健體” 輕裝上陣激發活力
深化改革是市屬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經濟、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長沙國資集團堅持“兩個一以貫之”不動搖,堅定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偏航,聚焦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堵點,充分利用改革創新的思維、辦法和手段“破舊局”“開新局”,一系列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機制壁壘和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健全完善治理體系。修訂完善“三會”議事規則,“三重一大”決策事項、大額資金支付、治理主體議事清單等機制全面建立,建立戰略與投資委員會、風險防控與審計委員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持續推進各治理主體不缺位、不越位、不相互替代、不各自為政。在該集團所屬11家企業中,6家設立執行董事,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母子公司管控體系更加健全。強化預算剛性管理,落實安全生產穩定工作責任,提升依法合規治理水平,2023年上半年共完成6項制度、20余項管理流程梳理再造,治理體系日趨完善,經營管控逐步規范。
——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積極推動人事、勞動和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實行“因事設崗、因崗擇人、人隨崗走、以崗定薪、崗變薪變”管理體制,統籌推進與市場接軌的勞動用工、干部人事、薪酬分配體系,深入推行“導師帶徒”培養模式,實施后備干部人才梯隊建設,構建人才良性培養機制。2023年上半年,全集團新增優化調整27人,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8.5%。
——穩妥推進機構優化。聚焦主責主業,加大“瘦身健體”力度,管理層級嚴格控制在3級以內,精減法人戶數6戶。穩步推進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各項工作,10家單位“三供一業”、市政、社區、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職能全部納入當地政府統一管理,退出“兩非”“兩資”資產合計22.8億元,處置盤活閑置存量土地253畝,改革活力與集成優勢得到全面釋放。
一套改革的“組合拳”打出實效,通過向內發力去“沉疴”、對外賦能壯“筋骨”,不僅為長沙國資集團按下經營管理“快進鍵”,助力企業跑出經濟發展“加速度”,更成為該集團以實際行動推動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的生動注腳。
“到2025年,國資集團要實現‘四個翻番’的目標,即資產總額翻番、營業收入翻番、薪酬水平翻番、服務對象和規模翻番!”長沙國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盧軍表示,集團上下正凝聚起同心同德、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國資委的精心指導下,于改革創新中提標、于攻堅克難中提質、于改進作風中提效,推動集團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奮力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助力省會長沙“走在前、作示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